8月25日,我校我院赴土楼实践队走进第二站土楼之乡——平和县。带着“世遗与非世遗土楼生存现状”的探究目的,调研平和县非世遗土楼现状。驱车从南靖到平和县,沿路几乎没有看见平和县对土楼的画报、文字等宣传,与南靖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在平和县,实践队员见到了本应壮观震撼的大坪村半月楼如今墙内墙外的空地上已经崛起了一座座红砖白瓷的新建筑,周围的不少树木被砍伐;现存最古老的齐云楼中居民已经全部迁出,采取了“冻结式”的保护方式;位于九峰镇黄田村的景云楼,正门的土墙已经部分倒塌了。令人寒心的画面一再出现,从南靖土楼的繁荣昌盛到平和土楼的无人问津,令实践队员不禁产生疑问:为何都是土楼,待遇却大不相同。
当实践队队员们走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时,多数房间屋门紧锁,只有两三户人家在楼中生活。“土楼现在住的只有像我这样务农的老人在家照顾小孩,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已经出去打工了。很多土楼年久失修、面目全非的都被推倒重建或变成种植作物的土地,真是可惜啊。”楼中一位7旬老人用闽南语感叹道。只因平和县土楼缺席“世遗”,才有如今的惨淡局面。
据了解,全县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土楼有476座,较著名的有芦溪镇绳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土楼(全国最大的方型生土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而今,平和县的土楼遭受重创,许多土楼面临坍塌、拆毁重建成新式建筑的危机却无人能阻。
我校我院赴土楼实践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