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二十年的坚持,成就此刻辉煌 ——我校我院非遗社采访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7-05-29 浏览次数: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种也是我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和不争代表。我校必威Betway东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此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泉州木偶戏为例进行了调研并于5月8日上午对泉州木偶剧团的团长王景贤进行了专访。在王团长身上我们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领悟到了非遗的真谛,也对泉州木偶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过关斩将,破茧成蝶

现在的泉州木偶剧在国内外都得到了高度的认可。泉州木偶戏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被福建省文化厅授予“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荣誉。剧团现今的辉煌很难让我们想到它20年前也有过低迷期,由于国家政策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电影、电视、卡拉OK等现代艺术的流行使得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而还是编剧的王景贤正好接下了这个担子,一扛就是二十年。在接管初期,团里士气低迷,停职留薪或者直接辞职的大有人在,一年365天他们剧团就只有11场演出,这种入不敷出的生活就使得剧团内外债欠了不少。面对这种情况,王团长实施了两个解决方针:一把握住剧团未来三十年的骨干,成立了青年演出队,这就使得血气方刚的青年队员们有了向前的动力;王团长表明决心,辞去了自己的高薪工作,搬到剧团和团员们同甘苦共患难,他对队员们说:我们一起拼搏吧,失败了我们就一起走,做好了我们就一起干为这简单的一句话,他毫无怨言地为木偶戏剧团奉献了20年的心血。

木偶情缘,闽台一家

上了正轨后的剧团开始将这一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推向台湾地区。众所周知,泉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两岸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法缘久等深厚的渊源,这为木偶戏在台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木偶戏在台湾的发展是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做的事情,这是一个促进闽台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王团长神情笃定地说道。闽台两地木偶戏的真正交流是从1993年开始,由王团长带队的泉州木偶剧团一共在台湾进行了23次的演出、走过大小市县乡,取得了非同寻常的反响。王团长颇为自豪地说当年剧团第一次在台演出结束后,台湾的大小报纸热火朝天地宣传着剧团逼真的表演。说到激动之处时,王团长的脸上便散发出飞扬的神采,在空中比划的手颇有“挥斥方遒”的豪迈气概。如今,木偶戏在台湾已经拥有了大量忠实的粉丝,这使得大陆与台湾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推广宣传,打造品牌

    王团长不仅仅把眼光放在台湾,他更引领着木偶戏剧团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泉州木偶戏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剧团里有成批技艺精妙的大师,这使得它在国际木偶节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谈到未来的规划时,王团长说道:“我们的重点是‘抓两子’,一子是洋鬼子,一子是小孩子。”幽默的话语令同学们会心一笑。王团长表示在高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需要进行更多类似于在我校试点的“非遗进高校”活动,以此来打响木偶戏的知名度。由于老一辈的演员正在逐渐退出这个舞台,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注入剧团,为此泉州木偶剧团通过与职业、专科、本科等高校合作培养青年演员。

“你说,木偶戏是可以被抛弃的吗?不能,如果这一非物质文化在我的手中断了,那我唯有以死谢罪了。”这是他多年来不变的坚持,只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传承,才能使木偶戏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何为事业?何为产业?事业就是没有经济利益也仍然坚持做的事,然而产业是要有经济利益才做的。王团长传给我们的这种价值观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省。泉州木偶戏是我国非物质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忌见小利忘大义我们明白传承和弘扬木偶戏的真正意义,并切实去做。相信在王团长的带领下,泉州木偶剧团会越来越出色,越走越辉煌!

                             我院  黄荔 郝语欣 供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