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系5月学术沙龙简报:走进社交焦虑者的世界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21-05-25 浏览次数:

                                

“社死现场”、“尴尬到用脚能扣出三室一厅”等网络词汇的流行,充分展现了当代网民对自己在社交场合表现的重视。在心理系5月学术沙龙中,钟佑洁副教授和我们分享了 “ 天生爱社交?走进社交焦虑者的认识世界!” 的主题,带领我们一起探索社交的奥秘。心理系赵陵波、苏文亮、郑新夷、李艳华等老师,以及部分2019级心理学研究生同学们参加了本次沙龙。

                                             

 

钟老师首先从进化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的社交天性。何为社会性大脑?我们为何能拥有一个最强“大脑”?在钟老师的追问下,与会者各抒己见。最后钟老师点出她的观点是——“社会脑是人类进化的选择”:群居定居生活促进社会脑的演化,这样的大脑让我们彼此联系、相互合作。社会性大脑的相关区域,即大脑中的“读心”区,包括镜像神经系统、杏仁核、前扣带回、颞顶交界处等。

                        

接下来,钟老师介绍了若干该领域的有趣研究,让与会者对社交天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如,有研究发现让被试安静躺着不做任何具体思考时,大部分脑活动明显减少,但是社会脑区域活动仍在继续。当被试在执行一个具体(如计算、视觉辨别)的任务时,社会脑就会安静下来,但只要一停止手头上的任何工作,社会脑马上就会“接管“大脑,说明人类大脑时刻准备着解读他人。另外,一项以德国诺伊迈尔Ⅲ南极站9名科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与科考前相比,科考队14个月后海马区萎缩4%至10%,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平均下降45%,得出了孤独导致脑萎缩的结论。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心痛不是矫情,是真痛,二者引起的脑区激活是一致的。而且,有研究发现止痛药能缓解心痛。也有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揭示了社会奖赏和金钱奖赏共享神经环路,对社会性奖赏和金钱奖赏的期待激活了共同的脑区,包括腹侧纹状体,中脑腹侧被盖区、前脑岛等,说明赞美就像人脑中的金钱

有研究显示,超过600万的中国成年人可能患上社交焦虑障碍,未达诊断标准但有社交焦虑表现的人数则更为庞大。最后,钟老师向我们展现了社交焦虑患者(SAD)的认知世界。SAD患者的症状包括:过分害怕别人的凝视,处在社交或公共场合的环境中就出现紧张、焦虑,严重时可出现惊恐发作,伴随的躯体症状有颤抖、脸红、出汗、心悸、呼吸困难、腹痛等。SAD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杏仁核的过度激活在SAD情绪异常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连接增强可能是SAD过度警觉的神经机制。另外,腹内侧前额、前扣带回、脑岛等脑区在SAD中也存在异常激活。SAD患者由于DLPFC(背外侧前额叶)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减弱,故而削弱了对焦虑情绪的认知控制能力,使得焦虑症状得以延续。腹内侧前额叶(VMPFC)与自我加工有关,SAD患者的VMPFC链接增强,可能是SAD存在显著自我关注,当SAD自我被评价时过度注意和监督的原因。SAD患者在处理外界刺激信息时,存在认知偏差,如注意偏差、解释偏差、记忆偏差、消极自我意象。

钟老师也介绍了自己团队做过的一系列社交焦虑方面研究,发现高社交焦虑大学生不仅存在负面的评价恐惧,同时也存在正面的评价恐惧,而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只存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评价恐惧为中介。基于社交焦虑群体的特点,钟老师还介绍了团队开展过的一些干预研究。

Baidu
sogou